有心移民加拿大的父母,總是好奇加拿大的小學在教些甚麼.........放學後不用帶課本回家、也沒有任何作業(與台灣的教育迥然不同)。如果要求讀小學的孩子描速具體的學習方式,又常常不夠準確,多看本地的中文報紙準沒錯,終於讓我發現了這篇好文章!


*******************以下資訊轉載自溫哥華的大紀元時報(免費的中文報紙)************
有子女在讀中小學, 特別是讀小學的新移民,往往會對加拿大的小學教育感到無所適從...... 見不到孩子的課本, 見不到孩子做作業, 也沒有考試。想想國內同年齡的孩子正在做著大量的習題, 為考試而埋頭苦幹,看著自己的孩子一直在玩, 心裡就發慌。那麼加拿大的小學教育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卑詩省中小學分為公立, 私立, 教會學校三種,公立學校實行12年義務教育, 完全免費 (無書雜費)。作為加拿大永久居民的子女與加拿大公民一樣, 上公立小學、中學的學費是全免的,而 且入學手續簡單,如選擇熱讀私立中小學, 則由家長支付學費, 費用較高。溫哥華的小學基本上都是七年, 中學五年, 學年自九月至翌年六月底。
加拿大是沒有統一的中小學課本的, 每個省單獨制訂本省的教學大鋼和課程科目,課程安排由各學校根據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指導編排。小學課程一方面重視學生智力的發展, 一方面也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 情感及社會責任感的發展,,這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方法著重啟發學生的思想而不是填鴨式知識灌輸。
加拿大小學教育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強調教育應該滿足學生的需要, 承認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比主課重要的藝術
審美與藝術的發展被認為是兒童發展重要的一部分, 在初級教育中它比主課更為重要。藝術也是學生的重要工具, 各種藝術形式有助學生發現美、 鑑賞美, 並運用語言來表達美。所以很多新移民會發現自己孩子的作業內容畫畫比書寫多。
培養樂觀積極的態度 情感智力和社會智力被認為是學生在校外成功的關鍵因素。它們決定著學生的感覺、 思考和行為方式。學生只有積極地看待自己時, 才更有可能感到安全並作出合理的思考與決定。另外 培養積極、 樂觀、 富有熱心和合作意識的學生也是社會的需要。

達到健康身體的活動
加拿大非常強調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學校會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各類遊戲活動, 使孩子的身體得到鍛練,提高學生的忍耐力、力量、 靈活性和協調性。
培養社會責任感
小學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還包括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讓學生擺脫一切圍繞自我的世界觀, 學會同情, 具有批判性思維, 學習如何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保護人權, 練習和運用作為一個公民的權利和責任,讓學生掌握有助於社會發展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不可忽視的智力培養
當然智力發展是不可忽視的,小學生需要具有探索自己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興趣, 同時智力區是多維的。
教師會幫助學生將自己的經驗聯繫起來加深對事物的理解,教師還會讓孩子們親自動手, 自由地讓他們去親身感受,以使孩子們認識到各種物體的形狀功能及它們的關係。通過所有感官去學習, 他們會學得更好。
教師還需要促使學生不斷地反思自己學到的知識,並引導他們將現實認識與其想學的東西連接起來,這種方式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也有助於孩子日後的學習。
教學形式
小學的課程一般包括英語、 數學、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法文、 美術、 體育、 音樂等。除了法文、音樂外, 所有的課程都由一位老師負責來教。
加拿大的許多小學都有混合班, 也就是不同年級的孩子編在一個班, 其好處是讓不同年齡的學生互相學習, 這種結構好像家庭裡有不同年齡的兄弟姊妹一樣。
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 一般沒有家庭作業或測驗, 主要是讓小孩多參加課外活動。小學四到七年級, 老師會安排一些家庭作業和測驗, 許多功課是以課題設計方式進行的, 學生要自己到圖書館, 互聯網路等找參考資料和相關訊息,整理這些資料並在班級參加討論, 這些課題不會有標準的答案, 主要是鼓勵學生勇於思考。有的還會安排同學輪流向全班發表研究報告內容,,培養學生的組織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