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加拿大的醫療制度(th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in Canada)

"如果不是致命的掛急診,在急診室等上半天以上是很平常之事。做進一步的專科檢查得先看家庭醫生,再由家庭醫生轉介專科醫生或等上數個月的儀器檢查。家庭醫生的門診時間是朝9或10晚5的上班族。",這對從亞洲國家(台灣、日本、韓國與中國)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很沒保障也不習慣,但是入境隨俗,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了!

來到新國度的移民家庭,得尋找一位全家可信的家庭醫生(一般都是由周遭的鄰居或朋友推薦最快),這家庭醫生在往後小孩的入學填資料內占有極重要的資料檔。






***** 輪後時間長   醫護質料差  (麥克琳): 加國醫療制度急需重建    ***載自環球華報 2011/01/21

        曾幾何時,加國醫療制度曾被其他許多國家推崇為值得學習效法的典範。然而在(麥克琳)雜誌(Maclean's Magazine)最新一期的報導中卻毫不驗是地只出,時至今日加國醫療體系已經處於危機四伏的局面。

        最近一項國際性跳查結果表明,由於輪後時間漫長,醫 護質料低下,加國醫療系統在發達國家醫療體系和制度之表現的評比排名榜上已屬墊底了。 另有一項類似內容的研究結果亦顯示在34個發達國家中,加拿大醫療體系遠落後與人,才位列第25位,僅領先於斯洛伐克這樣的國家,連葡萄牙都比不上。

        "對於那些被擱置在過度擁擠的急診室的一角裡,持續數小時等待看診的加拿大人來說,根本不需要什麼調查結果來告訴他們加國醫療體系存在危機,(麥克琳)駐溫哥華分支機構負責人麥克奎恩(Ken MacQueen)指出,在全加範圍內,急診室裡令人憂慮的狀況,僅是我們醫療體系"大麻煩"中的冰山一角。

         (麥克琳報)指出,病人在急診室的輪候時間要6-8小時,甚至更長。而急診室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量太大,有時甚至都不能夠即時和準確地去分辨和決定前來求診的病人中,那些人是可以等?  那些人是需要即時的協助和處理? 例如去年2010年2月在魁北克省(Quebec)蒙特利爾(Montreal)市一間醫療裡,一名75歲的男長者急待救治,卻沒有醫護人員在身邊,他女兒不得以要拍玻璃,吸引護士的注意,以獲得幫助。可是最終該名男長者仍在等候急診期間死去。


         "我們過去常常自我陶醉於我們的 醫療制度比起南鄰美國來得更好、更公平和更可負擔。然而事實上,如果與荷蘭、英 國等歐洲國家相比較,我們的 醫療體系真的並不見得有那麼好。" 麥克奎恩表示,列如在加拿大,做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RI)可能得等上兩個月,但在歐洲只需要一星 期。而磁力共振診斷對一些腫瘤病人的治療和生存機率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若是腫瘤變大,隨時都會致命。

          據估計,去年加國醫療體系耗費了納稅人1900億的鉅資,非常昂貴,本國必須要做出檢討。 (麥克琳)目前正致力於與加拿大醫學聯合會(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聯合,在加國各大城市舉辦題為   "醫療保健在加拿大: 是時候重建醫保制度" (Health Care in Canada: Time to Rebuild Medicare) 的系列研討會。

          加拿大的急診室分成5級制..........假日期間因為手術和專科部門都暫停營業,例行的檢查程序和手術都要延遲到假日以後,部分病人會因此到急診室求診,希望提早得到安排。為了改善服務和縮短輪候時間,醫院採用分級制的甄別方法,並且設置流動病床做為檢查之用。病況較輕而不需要躺下休息的病人,檢查後可以坐下接受治療或等候進一步的X光或實驗室檢驗。

          急症室的運作,必須有一組忠誠合作的醫護人員來緊密銜接;因應病人的情況,來釐定病情程度,以便安排診治的先後次序。

          加拿大訂定了一個急症甄別和分流的標準(Canadian Triage and Aculty Scale CTAT),將病症的嚴重程度劃分為五級。

          第一級是立即危害到病人的生命或肢體,與及病情迅速惡化的急症。 例如心臟停頓、窒息、呼吸困難、休克、嚴重創傷和昏迷等症狀,需要立即救援。

          第二級是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和肢體的症狀,需要盡快診斷和治療。 例如神制受到影響、頭部和身體創傷,特別是出生嬰兒、心臟病猝發、中風、服食過量藥物或中毒等。

          第三級是可能惡化而演變成為嚴重的症狀。病人有顯著的不適,而且影響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例如中度創傷、氣喘、胃腸出血、陰道出血、精神病發作、企圖自殺和各類的劇痛症狀。

          第四級是一些較為長期而導致不適的症狀,與及其他可能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狀的病症。例如長期腰背痛、頭痛、眼睛發炎或角膜破損。

          第五級是非常緊急的症狀。如一些屬於穩定的長期健康問題、輕微創傷、傷風咳嗽、輕微的吐瀉、嘔吐及肚痛。病人的情況穩定,可以等待或轉介到診所治理。


**********************************************************************************************

 備註:  以上的報導就活生生地發生在大溫哥華區裡我周遭的朋友上>>>>>>>>>>
            1. 朋友自加建房子工作期間,兩次受傷........一次釘子跳出打傷一眼,由兒子急送急診室,結果醫護人員說  "這得由眼科醫生轉介才可以",載到眼科醫生處他們說,必須有家庭醫生的轉介才可開證明,這時朋友火大大叫,眼睛都快瞎了,還轉介甚麼?? 此時專科醫生才免強開出轉介急診的證明。  ...........另一次割到手指,流血很多(快速用布止血叫兒子載去急診室),因為尚可以自行走路進急診室,所以待在候診室好幾小時(止血的布都成紅色了),人也因流血過多很虛弱,家屬強力要求之下,才處理傷口。(這在台灣的大小醫院,甚至小診所,都是第一時間馬上處理患者)

             2. ESL的同學,在一次無意中發現乳房有小硬塊,經家庭 醫生轉介去婦產科醫生結果安排做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RI)得等上3個月以上,結果1個月後這硬塊已經 快速長大之下,才特例馬上做MRI,是惡性乳癌,堅強的同學雙乳已經全割除,也做了無數的化療(全部免費,這是在加拿大醫療健保下唯一最好的制度),同學從完全不懂ABC,到3年前(約讀了4年的ESL後),她與我們共讀ESL4/5級的英文,老師常常鼓勵想放棄學英 文的移民來加拿大的朋友,她都可以成功,你為何不行呢? 






*******在美國完全沒有醫療健保,每一位市民得自掏腰包買各式各樣的醫療保險,歐巴馬總統上任後也曾提議設醫療健保制度讓全民受惠,結果仍待死腹中,遭國會否決!  如果加拿大相比較於美國,好像又好許多,但是比較於台灣的所有健保(尚多出牙醫、眼睛健保)又遜多了!



*********************************************************************************************
 
 

3 則留言:

  1. 所以對於加拿大的醫療我還是存有保留的態度相對於台灣這方面就做得太好了
    [版主回覆02/15/2011 16:16:29]我們身為台灣人,真的要引以為傲於政府早期學外國的醫療健保體制,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外國人效法的國家,連泱泱大國如美國都做不到呢! 

    回覆刪除
  2. 我想台灣的醫療真的是很好 讓人很安心 會部會是這個原因 台灣的移民愈來愈少了
    [版主回覆02/15/2011 16:10:20]台灣鄉親尚有人抱怨醫療不好,真是在福中要知福了! 台灣的醫療堪稱全世界的國家中,做的最完善的制度,那怕是美國....目前尚無健保(得自費保險)都比加拿大還差(可是移民去美國的人還是比加拿大多),所以台灣的移民愈來愈少的原因與醫療制度無關,而是與移民條件越來越苛有關係!

    回覆刪除
  3. 台灣也要進行分級處裡急診病患了
    一般感冒and肚子痛,以後去掛急診,可是會被勸退的
    只是~
    這是政策,就不知道實施起來,一線的醫護人員會多出多少解釋和被抱怨的情況
    到底該屈就人性人情或是追求進步化社會的腳步
    還真是兩難ㄚ!
     
    [版主回覆04/04/2011 21:28:44]我常跟台灣的朋友說 "台灣的醫療制度可稱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但我們都濫用了",連我全家也不例外。例如移居加拿大前的台灣生活,好像常常看醫生與吃藥(連小感冒也不例外),但是近6年來的加拿大生活,小感冒難免...我猛喝薑湯與小孩的自癒,只有大女兒一年一次的大咳嗽需要家庭醫師的處方簽(加拿大的家庭醫生只負責看病但不開藥,去藥房拿藥得自費,不算在健保內),所以台灣的醫療政策是可以改善與宣導,讓它更趨於100分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