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你是尼特族(Are you a NEET)嗎?

 


前幾天看到Yahoo網新聞,提到現在台灣約有42萬的尼特族(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即指不就業、不升學也不進修的15歲到34歲的年輕人。好像就只有以升學為主要成就的亞洲國家,如台灣、中國、日本與韓國。歐美國家的小孩,從14-16歲可以打工起,就到各階層業餘工作,如速食店,餐廳服務生或量販店的收銀員或倉庫員。我ESL的洋人老師,就說過她們年輕時,做過貨車司機、服務生與掃廁所,一個 小孩從小就能屈能伸地在各個基層打工,等長大出社會了,有什麼工作不能做的呢? 就如移民族的第一代一樣,有多少在自己的國家擁有顯赫的地位,如醫生、律師或大老板,但是英文不如當地人的情況下,為了家,為了小孩,哪一位不是找一份基層的工作做起,大人都可以,會什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尚未有顯赫的地位,為什麼甘願做一個被洋人看不起的尼特族呢!



六十二萬尼特族
                                                          作者:吳錦勳、李郁怡、呂燕智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32       )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痛心的自問。一個關鍵時刻、兩個關鍵思維,釐清帶種與放縱的界限。


         在日本社會裡,這幾年出現一種「尼特族」(NEET),  指的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意即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十五到三十四歲年輕人。他們很多是長期在父母羽翼下成長,一旦到該進入社會的時候,卻喪失做決定的能力與勇氣。他們通常缺乏自信、人際關係孤立,不肯面對由校園轉換到社會的挑戰。或是曾在職場受到挫折,而不願再嘗試。依據日本勞動機構的調查,目前日本尼特族已超過六十二萬人。      父母過度保護,是養出尼特族小孩的主因。經濟成長搭配上少子化趨勢,父母大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願意一直金援小孩。尼特族一旦遭到挫折退縮到家裡,父母也不向小孩施壓,漸漸讓他們成了足不出戶的隱蔽青年。而尼特族中也不乏曾是「乖乖牌」的小孩,從小接受父母的安排,為符合家庭的期望不斷讀書、補習,長大了才決定以消極的態度表達抗議。      尼特族繭居家中的時間一旦越拖越久,就業競爭力就越薄弱,惡性循環造成個人、家庭,甚至是社會沉重的負擔。造成「尼特族」的重要推力,正是不放手的父母。父母不放手,小孩不放膽,他們錯過人生關鍵的試誤(trial and error),結果就是即使七老八十了,心裡仍在青少年階段徘徊。



   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世琤,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很清楚父母「放手」內心要修練的五大關卡:


 一、缺乏信心:父母覺得只要一放手,孩子就跌倒、失敗,所以不願放手。          有時父母越缺乏信心,子女就越會跌倒。


 二、失落感:孩子失去掌控、連絡, 父母覺得被孤立,被忽略,像風箏斷          線,面對空巢的失落。


 三、羞辱感:子女的行動讓父母蒙羞, 父母把子女的失敗,視為是自己的 失敗,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


 四、憤怒:雖不反對子女的決定, 但過程中沒有和父母商量、討論,父母       最後才知道,感到憤怒。好比,都快要結婚了,父母最後才看對象。


 五、擔憂受傷害:子女遭受重大損失傷害,父母失去孩子,面對折翼傷痛。   不同的父母,面對大小不一的關卡。最高行政法院書記官伍榮陞,五年前妻子罹癌病逝後,就父兼母職的照顧四名子女,經常忙得心力交瘁,「她走的那一年,每天早上我送完孩子,一間間關完燈,我就出不了家門,呆坐沙發哭一場。」栽培子女讀書成材,是妻子的心願,更是承諾。






          排行第三的長子伍家鼎,在爸爸做菜時,經常進廚房幫忙,沒想到幫出興趣。當今年三月,他提出要念職校、學做菜時,伍爸爸一口回絕「不可以!」「我們家不是當律師,就是醫生。」父子陷入冷戰,後來,他無意間看到兒子作文寫到「夜晚萬盞閃亮的霓虹燈,卻沒有一盞是屬於我的。」 才體悟到兒子想走另一條路,都得不到支持的苦。

  現在,伍家鼎是私立開平餐飲學校高一新生。他覺得自己做菜很有天分:


「做菜給我的成就感,跟考試的成就感不同,一個是願意做的成就感,一個是不願做的成就感。」雖然將來他仍不確定是五星級餐廳大廚,還是擺麵攤的老闆,但是他的父親放手,讓他試路。


  關鍵時刻:青少年期的試誤回頭時間成本低,叛逆能量可善用。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表示,如果說試誤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那麼青少年期,就是試誤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即使發現路不對了,回頭的時間成本最低。」而且青少年叛逆期有很強的能量,聰明的父母善用這股力量,可將它導向正面用在自我探索上。「沒有任何心理學工具,比得上父母對孩子的觀察與瞭解。」


父母是最親近孩子的人,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天分,其他人很難做得更好。


   父母是協助子女開發潛能最關鍵的人物,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夫(Joseph Luft)與 英格漢(Harry Ingham)發展出的「喬哈利之窗」(Johari Window )可以解釋其中關鍵: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潛力,或者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天分,只有親子之間能夠坦誠,孩子才會將隱藏的那個自己打開來,告知父母自己要什麼,而自己又有哪些天賦是父母沒有注意到的;另外,父母也應該給予子女誠實的回饋,協助孩子找到連他們都不知道的潛能。


 台大心理系畢業,又有商學學位的李明融是一個帶種的爸爸,因為他支持讀了兩年大學的女兒李盈瑩,放棄文憑的執著,轉讀餐飲職校。他不在意親友對他不支持孩子讀書的批評,因為人生路漫漫,他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身邊成功人士雖多,但快樂的人很少。文憑,無法讓女兒更快樂,這就是事實。


  問題是,「帶種父母」與「放縱父母」之間的界線,在哪裡?如何確認孩子是在逃避學業,還是探險人生?


 這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有三個選項:
一,如果你是總統的父母;
二,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父母;
三,如果你是日本「尼特族」的父母。哪一個角色,最需要帶種?


答案是第二選項:王建民的父母。當一個總統或者尼特族的父母,需要承受的風險並不大。當一個孩子沒有變成世界級棒球明星之前,誰都不知道他的嘗試成本有多大,尤其當他在青少年時期,有能力考上台大電機系時。所謂的風險,包括,他可能變成簽賭案的球員鋃鐺入獄,也可能是被球隊淘汰後的計程車司機。一如李明融的角色,在某些人的眼中是「帶種」,但某些人的眼中叫做「放縱」。



關鍵思維一:把孩子當大人看待。孩子做出選擇,父母就必須退後。帶種與放縱之間,是有不同。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愛卜斯坦(RobertEpstein),在 二○○七年四月出版的新書《在每位青少年中再發現成人》(The case against adolescence:  Rediscovering the adult in every teen)建議父母:「想要培育出負責又快樂的青少年,就必須將他們當成人看待。」他強調,每位青少年都有成人的特質,父母必須主動給予青少年成人般的權利與義務,才能夠誘發青少年的成熟度。


  至於如果父母想要判斷,青少年只是好玩隨便想想,還是認真想要嘗試某一個生涯方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再觀察孩子的反應。


    陳皎眉舉例,當孩子因為喜歡扭蛋,說要去開店,父母可以問問:「你知道開店是什麼樣子嗎?」如果孩子說不出所以然,或者聽到開店要處理那麼多事,就打了退堂鼓,父母大概就知道,孩子並不當真。像伍榮陞數度觀察伍家鼎,發現他積極蒐尋餐飲方面的資料,「布局很久」,於是知道兒子是當真的。


如果孩子清楚選擇,而且堅持要做,即使有風險,父母也必須退後,讓他們承擔後果,陳皎眉表示:「對父母來說,最難的事其實是體悟,『雖然你能給的很多,但也就只能給到這麼多』(You can do so much, but only so much.)。」


 關鍵思維二:挫折不能無止境。以階段性目標,培養自主與信心。除了要求孩子,在試誤的過程中,必須為自己負責之外,黃世琤還指出一項父母千萬不要犯的錯誤,那就是讓孩子停留在「重複挫折」的階段。


 她在長達七年的心理輔導臨床經驗中發現一個現象,任何人如果試來試去都沒有成功找到認同的目標,他的自主性會越來越弱,就越來越不能做決定,就越難發展認同。一旦自我懷疑的想法在年輕人的心中浮現,這時想要嘗試追求自我的動力反而會降低,孩子也就失去「帶種」的動力。


  她提醒家長,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試誤不可能沒有止境,但也不可能一蹴可幾。放手是可以一步步來的,就像《聖經》中描述的,老鷹教導小鷹飛翔,先是拆掉鳥巢最細緻的底層,露出枝枒與荊棘,再來才是驅趕小鷹離巢飛翔。黃世琤表示,「能夠找到一個合理、合適的階段性自我目標或承諾, 都遠比一直在搜尋,長時間找來找去而找不到的情況要好。」


  比較可行的策略,是與孩子共同討論出階段性目標。等到出現一些成績之後,孩子的自主性隨之增強,信心有了,再尋找下一個目標。像爬階梯的方式,一階階往上爬。


 前國防部長陳履安從小教導子女要「輸得起」,他指出,現在父母的心魔 卻是「輸不起」。 他的五名子女個個出身哈佛、麻省名校,又是MBA博士,結果後來出家、經商、拍廣告片、寫武俠小說……,樣子全不一樣,他完全讓子女適性發展。


 他比喻說,清朝當時,父母為女兒裹小腳,從不管她怎麼痛、怎麼叫,因為心中相信,這樣女兒才可以嫁到好人家。「現在做父母的,表面上不為女兒裹小腳,但心裡面卻拚命為子女裹小腳。」父母若想方設法的要子女按照自己期望走,就是在心裡跟小孩子比武,兩個人在鬥,最後一定會有人受傷。


   不為子女裹小腳,也是伍榮陞掙扎過後的體會,他說,子女不是父母的「家產」,父母只是忠心良善的好「管家」,「我們只能灌溉、施肥、除草,至於這棵樹要結什麼果子,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責任。」他牽著兒子的手笑笑說。


   六十二萬人口的尼特族在日本形成社會問題前,沒有任何一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尼特族。但是,這類父母卻不自主的掉入「操心太多、安排太多」,一輩子的在循環。在台灣,雖然沒有尼特族的正式統計,不過,趨勢的隱然形成已無庸置疑。


尼特族與寄生蟲的差異在哪裡?這恐怕是很多父母,最痛心的自問。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豐收的夏天(the Best Harvest in Summer)


為了種魚翅瓜(Spaghetti Squash),2009春天時詢問老公可不可以借用隔壁奶奶家梨樹下的空地種瓜類,結果我們開闢了後院的一小塊地(買磚塊、室外土、全家參與除草整地),雖然雜草仍會長出土來,但總比借用他人的土地自由多了。


原計畫菜圃的左邊種白菜、右邊種瓜類,而遠處鐵絲網的4個中盆是番茄栽與中間的豆莢、最左邊的是魚翅瓜苗),結果蕃茄、、豆莢類與瓜類大豐收,但白菜來不及長大就開花結種子(因前院早上有太陽,下午換後院才有太陽,不夠整天的陽光讓白菜生長),所以讓我計劃了明年的春天,應該如何著手種植有效用的植物。


豐收前與後的菜圃比較>>>>>>








 


尚未長大的白菜,就已經先開花結果了,不要管它們,讓它們的種子自然掉落在土壤上,每一年的春天,就陸續有白菜可吃了(而且不用每年花時間去撒種子),一舉數得!>>>>>>



甜豆(Oregon Sugar Pod or Peas)開白花,植物長的矮小,收成期較短(約7-8月止),如果種的位置陽光不足,收成會減弱。>>>>








雪豆(Snow Peas),收成期也較短(約7-8月),但花很漂亮,而且豐收,也許陽光照的夠吧! 第一次的以上兩種豆莢種子皆買自園藝店,再來自己種的豆莢,可以留下一些豆莢,待枯黃乾枯時,可以留下莢內的種子,待第二年再種,如此就不用再花錢買種子了,但Helen洋人朋友(懂種菜技術)卻說這類種子會產生雜種(Hybridize)不好,結果第二年的實驗結果,不會耶! >>>





已經9月底了,紅花菜豆(Runner Beans)與義大利豆(Italy Beans)仍在繼續開花與結豆莢,我喜歡這種收成的豆莢(約8-10月),希望每年的溫哥華秋天,繼續艷陽高照的氣候,讓我的冬天棉被,可以一天一件地照的酥酥香香的,讓繼續收成的豆莢與蕃茄不要被秋霜凍壞了。>>>







紅花菜豆,長的又大又肥,它的豐收,省了我許多買菜錢。>>>>>
 


義大利豆,也長的很壯碩,這兩種豆莢種子是Helen朋友給我的,還教我何時與如何種植最好。>>>



 


番茄(Tomato),自己用種子培育出來的幼苗(3-4月份在室內培育幼苗),不是早枯死,就是不長高(室內陽光與溫度不高),今年因為Helen贈送幾棵加買自園藝店的幾棵幼苗與指導(用中型花盆,1/3-1/2以下的花盆埋在土裡,如此每年都可以種在同一個有陽光的地方,種番茄切記勿每年種在同一個泥土上。),每年夏天,常常有蕃茄炒蛋可以讓小孩帶午餐上學,也省了許多買菜錢。番茄種子,可以自己從番茄內留下種子,清洗後自然乾後,就可以留下當第二年夏天的種子了(省下每年買種子的費用)!>>>>









去年朋友送了兩顆南瓜(Squash)幼苗(放在溫室內),第一次試種,結果一棵早死(3月份仍太冷了),另一棵移植到室外種植(約4月底),也許陽光不夠充足, 種了幾個月下來(從5-10月)只長出一棵,而且永遠小不隆冬。沒想到今年朋友給的魚翅瓜種子(3月在室內培育幼苗,種了6顆種子,結果只長出2棵幼苗),雖然開花的多,結果的少,但仍讓我這第一次試種各種瓜類的初學者,欣喜若狂,因為它們沒有停止長大。>>>>>


雖然我嚐試人工授粉(Pollinate---因為蜜蜂曾在前後院做窩,還叮了鄰居,所以用Wasp Killerg殺了不少)>>>>






瓜類的種子在加拿大春天時(約3月中)就可以先在陽光屋或室內的小花盆內栽種,約4月中時就會陸續突出兩片主葉,待再長出兩片葉子時,就可以移植到室外的菜圃了>>>>>>>>>>


但是依我觀 察與實際實驗的結果,對魚翅瓜人工授粉例外>>>如果開出直立式的花苞是公的(一棵瓜類植物,會同時長出公與母花),就算人工授粉,也沒有作用,如果開出附上小顆粒的小花苞,那才是母的,底部已經結果,但公的佔整株的約80%)。>>>>








如何授粉呢?>>>找如下的瓜類花,用一支小毛筆刷花蕊上的粉,再移到底部刷四周,如此即完成授粉步驟了,一般蜜蜂會幫忙做此步驟,但有時庭院不夠蜜蜂的到訪時,就得自己親自出馬了! >>>>









 一株的魚翅瓜植物,當它開始陸續開花與結果時,務必陸續摘下成熟可吃的瓜,而且注意不要讓它攀爬到我們不想讓它過去的地方(例如蔬菜或甜豆區),否則待移動它們回應該攀爬的位置後,那些已經結小果實的花苞就會枯黃而死掉,這是我2010年夏天栽種魚翅瓜的親身體驗! 要留瓜種,就等最後幾顆吧!>>>>>




 


秋西葫蘆瓜(Autum Squash),是老公買回來的南瓜,我晒乾種子種出來的成果,據說(採自報紙)男生多吃此類南瓜對身體很好。>>>>>


 


筍瓜(Buttercup Squash)也是Helen朋友的幼苗,看起來很可愛!>>>>


去年夏天第一次拜訪Helen 的後院,驚訝她有一叢漂亮又壯碩的青蔥(我剪了一堆回家做蔥油餅),所以青蔥的種植方式也是Helen教我的(前幾年採自報紙的投稿文章,種下買自蔬果店的青蔥,剪下白色底部,種入陽光充足的地方,有蔥長出,就可以剪下來煮食,結果根部不夠茁壯,全部早死光光),一棵蔥葉,只能剪下2/3的葉子,最少需留下1-2根的葉子,讓它吸收陽光,茁壯根部,如此冬天將算下雪,它的根部只是冬眠不凍死,待第二年的春天到來,它會再長出蔥葉,生生不息。我們不需要每年種新的。>>>
 



葡萄是Raccoon(浣熊)與鳥的最愛,一個摘下葡萄吃光,一個吸取葡萄內的汁液,讓葡萄乾癟。今年後院的葡萄豐收,為了讓葡萄吸取多一點的陽光,我剪掉許多大葉子(這是嚴重錯誤,沒有大葉子的保護,讓鳥清清楚楚的尋獲美食享用),也讓我的製酒原料(葡萄)損失許多。本來許多的葡萄串,現在只剩下稀稀落落。難怪前幾天晚上7:30下班時,4年來第一次讓我撞見2隻浣熊(夫妻或情侶吧!)在我家後院閒逛,因我的出現,拆散了他們分東與西路,其中一之真有情地繼續在後院閒置不走,哪怕我已經進屋內拿相機拍照,也大聲喊小孩過來看可愛的浣熊,它仍不跑走。>>>>>





鳥啄過的葡萄,只剩下虛有的外表(沒有了)。>>>>>>



我的葡萄像藍莓,倒不像葡萄。>>>>



 


****記得去年上免費的工作課時,一位移民過來成功擁有自己的月刊移民雜誌的老闆(印度裔),來課堂上當義工演講時,他說過 "我們一生中每個階段皆有良師益友(mentor)默默地幫我們",當時無法理解他的意思,現在一路上移民路走來,我終於了解什麼叫mentor。所以鄰居Mary就是我種花的mentor>>>>,



而Helen就是我種菜的mentor( 也是我的好姐妹),雖然她已經70歲了,但是我騎腳踏車(biking)與登山健走(hiking)的腳力仍輸她,常常是她等我跟上來。>>>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得來不易的加拿大護照(the Hardest Canadian Passport)


在加拿大申請護照,當全家被護照官員刁難地精疲力盡時(從6月26日早上高興地領取公民證後的下午申請全家護照開始到8月底/9月初全家陸續收到護照止),就讓我懷戀起近十年來台灣政府各官員/職員的便民與友善作風。當然也有友人/同事在申請護照時非常順利地在2星期內就收到加拿大護照,但填寫申請表時,對新移民來加拿大僅3年多的家庭而言(必須住滿3年,才可以申請),真是一大挑戰。



 



因為申請表內容裡要求找一位保證人(Guarantor),他\她必須有加拿大護照在身(滿18歲以上)、認識你\妳至少2年以上,而且須完全了解申請者的私人資料(Personally),例如英文名字與法定名字、幾歲、哪裡出生、身高、體重、膚色、眼珠什麼顏色、做過什麼工作(包括現在)、現居住在哪裡(such as name, approximate age, place of birth, physical description and some personal history such as occupation and place of residence.)。據鄰居洋人說,幾年前更嚴,找的保證人必須是特定的指定之族群中選出( 例如 Dentist、Judge、Practising lawyer、Magistrate、Mayor、Medical doctor、Notary public、Police officer 、Signing officer of a bank),現在只要是親朋好友皆可。(但是在台灣申請加拿大護照,現在仍然要求如此,可參閱此加拿大在台網站的申請護照的說明----http://www.canada.org.tw/chinese/services.php#passport  )


除此之外,尚須填寫兩位推薦人(Reference),他\她們必須認識申請人至少兩年以上,而且不能是保證人或親戚(are neither your relatives nor your guarantor and who have known you for at least TWO (2) years. )。如果你的社會圈都是華人,又不與當地洋人多打交道者,何處去找一位會聽與說英語流利的人當我們的保證人與推薦人,以便讓護照官員隨樣抽打電話去詢問他們有關申請人的私人資料???


第一次申請當天(6月26日),我老實地附上兒子要回台灣度假的機票(6/28)供官員了解我們其中一位申請者急件回台灣,加上當天被檢查出保證人簽名日期早於我們申請的日前數天而遭退件不受理(加拿大的護照官方網站--- http://www.passportcanada.gc.ca/cdn/section2.aspx?lang=eng®ion=international  沒有指出此問題不行,但加拿大在台灣的中文網站有指出 "申請人必須先詳盡填妥表格並簽名後才可讓保證人填寫資料。 送件時,若發現保證人簽名日期早於申請人簽名日期,則本處得依規定退件不受理該案件。"(事後等兒子回台灣重新申請護照時,才知道此資訊),經過我們的修正後再送件,已經是他們建檔中的犯罪家庭(注定我的保證人一定會被護照官員打電話詢問我全家的詳詳細細資料,洋人鄰居認識我們已經近4年,沒經驗下,我沒有詳細給他我全家人的私人資料,結果他接到電話時,回答不出問題下,我們4人又一次的遭退件(據鄰居洋人說,他的朋友之小孩相片因為戴上髮圈照相,也曾因此而被退件),兒子也因為此情況下,務必改回台灣申請。申請費加幣$87遭沒收,台灣的護照費得從新繳交。)而且保證人被要求務必換另一位。填寫申請表格真的須小心翼翼、步步為營,所以第二次的申請,我費時又費力地填寫避開第一次的錯誤(其時第一次已經很小心填寫了,包括相片都是依據護照官方英文網站的指示去完成全家4人的申請表,這對目前是全職工作與英文不是很高竿的我,真是一件苦參事!)。


屋漏偏逢連夜雨,為了第二次申請護照的事,家中的廚房,差一點發生火災(申請前約另一位洋人鄰居當保證人,因為約的時間急迫,當時家中在蒸的饅頭尚未到時間,我習慣一次做包子饅頭量多,再冷凍慢慢吃,請小女兒定時器叫時記得關掉電爐,結果我20-30分鐘後回來,爐上繼續大火的蒸燒鍋子,原半鍋的水全部燒乾了,連第一層的肉包與墊著的蒸布全燒焦,不鏽鋼蒸鍋差一點就燒壞,4年來維護白淨的爐子,變成黑點點(試著使用牙膏擦拭各黑點,仍有痕跡,讓我非常的挫折)。也因申請第二次護照,停車於溫哥華市中心路邊,逾時約十分鐘去開車而被罰近$100(包括拖吊費與市政府的違規費,如果車子真的被拖走,所付的費用更高呢!)>>>>>>



8月14日第二次申請護照後的一個星期上午,第二個保證人又接到官員的電話詢問許多我們的私事(還好事先已經打好家人的細節供她手邊參考),連我們的眼睛是什麼顏色也問(真是機車!),下午還打電話來找小女兒的另一個監護人爸爸(我先生,他又沒有申請護照,只因為他是我小女兒的爸爸--監護人),問一堆問題當然他聽不懂(英文不好),又不許我女兒在電話旁翻譯,硬要求他與小女兒需到溫哥華市中心一趟去當面問話,女兒在旁翻譯才可以。(因兩次的申請護照,已經開車來回溫哥華5次了)。


****未滿16歲的小孩申請加拿大護照,一定要有監護人(Parents or legal guardian)簽名,而且申請現場小孩與監護人必須在場讓護照官員問話。


*****申請的表格可以自己去護照網站儲存至電腦內,再直接在電腦內打好內容(保證人例外,此部分得保證人親自填寫上去),列印下來,貼好相片一張,再請監護人檢查內容是否其本人下,才可以簽字。


****事後洋人鄰居老人家(Senior) Mary提醒我(據她們的以往經驗),素里市(Surrey)的護照辦事處比較不嚴厲,容易過關,也沒有停車逾時罰款的問題。(可惜,第一次在溫哥華市中心申請,第二次重申請也得在原地方申請,除非放棄第一次繳的規費,再重新繳費即可。)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海灘的盛宴( 5種最好的野餐食物)



記得3年前,第一次參加溫哥華暑假最大的活動---欣賞煙火秀,下午2-3點左右就必須抵達English Bay,佔好觀賞煙火最好的視野(View),以備晚上10點才開始的煙火秀),所以務必自備野餐食物當晚餐吃,因為沒經驗,又多了一位同學的女兒(來自澎湖),因為深怕炎熱的氣溫會弄壞其他鹹的食物或水果,又不知善用洋人的利器>>冷藏箱。所以我只準備了甜食(自製的甜吐司、蛋糕)與開水,結果小孩吃甜的食物吃到喊膩了。


如果早幾年,讓我看到9月1日 "the province news"(溫哥華的當地報紙)內刊載的文章>>>Beach Banquet Bonanza---Top 5 picnic foods,又學會如何使用外出型的冷藏箱,那必是皆大歡喜了!



>>>>>>(欣賞煙火秀的English Bay海灘)





>>>>>>2009/7月的煙火秀



*****************************************************************************************


    What's the missing ingredient to sun, sand and surf? Delicious snacks.   Celebrate the laabour day long weekend with a picnic on one of B.C.'s spectacular beaches. Whether it's a family feast or a romantic picnic for two, here are some suggesttions on what to pack for an alfresco feast(戶外的盛宴).


Sandwiches(三明治)>>>Easy to prepare, budget-friendly, sandwiches also unlimited options. Mix and match a variety of breads and fillings. Go simple with ham, egg and cheese, classic with a chicken salad, or luxe with smoke salmon and capers. Another plus: sanwiches are also easily packaged for no-fuss eating on the beach. Trust us, sand doesn't taste so good.


Pasta(義大利通心麵)>>>A perennial picnic favourite(洋人常年來野餐的最愛). To eco the seaside theme, pick a shell pasta and throw in your favourite salad ingredients(加上最喜歡的沙拉). Options include colourful bell peppers, asparague, chives, cherry tomatoes, goat cheese-- whatever is fresh and in season. Choose salads that are best served chilled, and if there's even a hint of mayonnaise in there, pack it in a cooler(冷藏箱)。


Meat(肉)>>>Anything goes on the grill. go wild with steaks, burgers or smokiey. If you're not the DIY type, order some chicken tenders("Look ma, no cutlery!"餐具), the classic deepfried checken bucket, or its healthier sibling, rotisserie chicken(烤雞肉).


Fruits(水果)>>>the best beach food I've had on a sweltering(悶熱的) summer day was slices of watermelon(西瓜) and two juicy peaches(水蜜桃) bought from a pedlar(小販).Swing by a fruit stand on your way, or chop up fruits beforehand(預先)and pack in Tupperware(保鮮盒). If you have the time, fruit skewers(成串) stuck in a whole pineapple makes for a tasty--and visual--treat.


Add exotic flavour(加上異國情調的風味)>>>With vancouver's vibrant(活耀的) and cosmopolitan(國際性的) culinary scene(烹飪的舞台), why limit yourself to trusty standbys(替代品)? Most supermarket delis offer great nibbl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at make for great picnic fare. Try Indian samosas or Greek dolmathes. Asianf99d fans can go with chinese dumplings, Vietnamese salad rolls or Japanese sushi rolls.


********************************************************************************************


2年前從一個庭院舊貨出售(Yard Sale)家庭,以$20買下一大一小的冷藏箱(Cooler)後,夏天出遠門旅遊或上大賣場買魚肉鮮奶,只要前一天冷凍一罐2公升的奶瓶水,一罐可樂瓶水,第二天出發前,將冰水罐放入大小冷藏箱內,再各放一個大塑膠袋(蓋在最上面用),就可以出門整天,而不怕氣溫高而壞了食物。>>>>>>>>>>



 


出遊的大冷藏箱內放幾罐以下的硬盒子或保鮮盒,好處很多,例如裝漢堡/三明治(不怕壓扁),去水果之鄉買櫻桃或其他怕壓的水果時,可以盛裝水果之用,另外住宿的地方如果沒有冰箱可以續冷凍冰水罐時,此類的盒子容易裝入旅館免費提供的冰塊,供冷藏箱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