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空巢期的困擾(the Puzzle of Spatial Nest Time)


雖然小孩已經過了20歲,仍住在家裡讓父母關照著三餐與起居,那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感覺不出空巢期的困擾,現在我的老大終於展翅離開父母的暖巢去自食其力了(經濟獨立自己自足),雖然尚有兩位小鳥在巢內,但是做媽媽的心裡,總是糾纏著不安心的五味雜念!





 
參閱了以下的部落格文章,我從頭笑到尾,很有見解,值得省思與自我反省!   >>>那不正是我這幾年的翻版嘛



以下文章引用自  HERO生活藝廊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hero-life/article?mid=9995&sc=1#yarttrk





 空巢期的媽媽

 兒子寫給媽媽
媽!我今天不會回家吃晚飯,明天也不會,後天更不會。

我一次說完,你就不用每天打電話到公司來問了。
別忘了!我已經三十歲。

媽媽回給兒子
我保證從今以後不再囉唆你,今天明天跟後天都不再問。

但是,大後天呢?難道大後天也不回來吃晚飯?
三十歲是怎樣!三十歲以後就成仙不用吃飯了嗎?

************************************************************************

女兒寫給媽媽
媽!麵條下鍋前,要不要先等水滾開!

請到台中來示範一下吧。

 媽媽回給女兒
你哥哥說他已經三十歲,不再回家吃晚飯;

你二十八歲了,卻為了下麵條,叫我千里迢迢南下台中去示範!
我命苦啊!怎麼生出兩個這樣奇怪的小孩?

 *******************************************************************************

媽媽寫給爸爸
親愛的!兒子無情,不肯回家吃晚飯;

女兒無能,連下個麵條都不會,看來今後只能和老伴你相依為命了。
早上買了一條黃魚,你想怎麼吃?紅燒?還是乾煎?

爸爸回給媽媽
別無聊了!自己作決定吧!

我五分鐘後得開會,這可是關係到幾千萬的生意!
萬一生意泡湯,到時候,我們就真的只能吃炒魷魚了。

 *************************************************************************

 致天下所有空巢期的媽媽們: 

空巢期的媽媽常因兒女不再需要而感嘆孤寂,

但小孩長大會照顧自己應該是件可喜的事,不是嗎? 

那麼既然不再有兒女的牽絆,何不放下心中重擔,給ㄧ個機會

讓自己也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和空間,
有空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享受自由吧!

**************************************************************************************** 

 

男人也有空巢期症候群

 老爸在子女的眼裡是個「鐵漢」,不會輕易掉眼淚,
但有愈來愈多的臨床研究發現,老爸與媽媽一樣也有「空巢期症候群」,
只是他們因為怕掉眼淚有損男性尊嚴,

也不敢在子女面前或是老媽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憂慮及不安。
老爸出現空巢期症候群包括焦慮、憂鬱、失落感、危機感等症狀,
特別是子女離開家在外地求學或結婚另組家庭之後,老爸的失落感最為強烈。
他說,老爸們可不像老媽們,話匣子一開就把一肚子的悶氣都訴說出來,

說完了可能就沒事了,
老爸們常因「男性的尊嚴」,會將事情悶在心裡,日子一久就悶出病來。(難怪老人院裡的老人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已經失去先生的老太太 ) 

為避免男性老來出現空巢期症候群,

建議中年男人,應對未來退休後的日子提前進行生涯規劃,
並且培養第二專長或興趣,積極參加活動,以擴大生活圈。
老爸退休後,應重新調整與妻子及朋友的關係,

才可擺脫過去以子女為重心的生活,豐富自己的人生,
如此年老時就不易發生空巢期症候群了。




人到老年.... 

在台灣地區的婦女平均停經年齡大約在49歲,更年期則出現在4555歲。
而這憂鬱的情緒與她正處在「更年期」及「空巢期」有關。

停經更年期,常覺得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疲累、記憶減退、情緒不穩、易怒、憂鬱等。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

〝衰老〞不是從中年開始, 而是從對生活的 〝厭倦〞 開始的。
 
人到老年,開始明白:
孤獨、寂寞、痛苦、失敗, 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因此, 〝善待〞 它們,就是 〝善待〞 真實的人生。

***************************************************************************************


但由Dennerstein 等人在『墨爾本中年婦女健康計畫』中之研究發現,

大部分婦女在更年時期

其實覺得自己更明事理(72%)、和藹溫厚(71%)、

有益於人(68%),且更滿足(61%);

她們覺得理解力更好(61%)、更有自信(58%)、

更可愛(55%)及樂觀(51%)。

如果進一步去分析,可以發現心情不好和「停經」本身沒有直接的關係,

反而和中年婦女相關的一些健康問題或心理社會壓力較有關

  *************************************************************************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 ,他們只是生命延續的代表 ,
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 但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
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
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
所謂父子女、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


空巢期之探討 

空巢期是為人父母者必經的階段,

要接受子女離家獨立的事實,也須面對自己身體的老化,
但除了被動的接受這些改變事實外,更應注重養生、
主動的規劃生活,維持夫妻與親子良好的關係積極的調適與適應。

 1.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
子女離家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關注自己的身體,

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維持生理及心理健康。

2.肯定自我、建立生活目標:
肯定自我價值,並將生活重心由子女移回到自己身上,

重新安排生活、休閒活動尋找生活樂趣。

 3.社會參與與學習:
維持原有社交圈並加以擴大,增加自己的人際支持網絡。

 4.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
在子女離家,重新回復到夫妻關係後,可以重新培養夫妻間更深更親密的感情,
應多做口語溝通、培養共同興趣,珍惜彼此、相互扶持。

 5.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互動與溝通,有助於空巢期父母的生活適應。

 6.當子女長大成人,離家獨立有自己的生活時,父母須坦然面對,
為自己及家庭再造青春活力,讓兒女安心離家。





以下文章栽自溫哥華區的免費報紙>>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



    隨著孩子離家上學、工作、成家立業,許多父母會感到失落、空虛,有的甚至導致健康、婚姻出現問題。在華人社區哩,無論是大陸、台灣、香港來的移民,中國人 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家庭生活的重心常常是孩子,平時吃、住、行,都是盡最好的給孩子,一旦孩子成年離家,心裡驟然失去平衡。

      據專家人士分析,如今空巢現象已很普遍,而且年輕化,許多人在中年時即進入空巢期。這個階段無論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都處於重大轉變的時期,處理不好,會延生身、心疾病,甚至婚姻、家庭受挫,善用空巢期,也會給生活帶來新的轉機和動力。

 

找回自我,給孩子獨立空間

      婚姻專家指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空巢期的孤獨感主要是因為心裡空,是一種 "心裡空巢" 的表現,其根源來自於父母的育兒觀念,華人父母常常以孩子為中心,過份關住孩子,空巢期本來是訓練孩子段幾代的時候,可是有的父母,在孩子已經成年離家,仍然把孩子抓的很緊,對孩子的衣食住行過份干預,如果孩子有男、女朋友,不能保持平河和健康的心態,總是挑剔,看誰也不順眼。



     西方社會的空巢期問題較少,西方文化主要來子ˋ宗教,主張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是上帝賜予的產業,父母只是一個管家,孩子需要獨立性,特別是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將來會導致嚴重的問題,變成啃老族(如以下的文章>>>你是尼特族嗎http://tw.myblog.yahoo.com/taichungliu1025/article?mid=6960&prev=6970&next=6359&l=f&fid=33  ),甚至結婚、離婚了還回來跟父母同住,父母不得不養老小孩。做為父母需要明白,家是幫助孩子離開的地方,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獨立經營自己的人生,才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

******************************************************************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為母則強( to be Stronger When as a Mother)


1113日趁冬天下雪來前的兩天休假日,將自製的兩大桶有機肥(用舊垃圾桶)埋入菜圃的土內(作天然肥料),以備明年春天開始的種菜季節,臭味與蟲子伴我兩天,這讓我想起以下的一篇文章,好像每一位媽媽都可以練就不怕臭味(幫小孩把屎把尿)、不怕各種蟲蟲(我天生最怕蟑螂了,但是只要小孩喊救命啊! 媽媽!  有蟑螂........,只要先生不在身邊,我就得趕過去踏死牠們),唉!  "為母則強"!






 

以下文章栽錄自溫哥華免費中文報紙>>>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欣玥


 




"你怕臭味嗎? 你怕蟲子嗎?"  這是有機肥老師,上課劈頭就問的第一句話>>>>>


 


    很多人因為怕臭味、怕蟲子而打退堂鼓,能夠克服這兩點才能真正進入有機肥課程學習。


     從前或許會怕臭味、怕蟲子,但隨著年齡增長,對許多事物都有了新視野和心境,將蟲子視為眾生時,他們的蠕動就是生機,何懼之有?當明白氣味的區別是來自主觀的感覺時,鯨魚的糞便可以是香水,辛勤的汗臭味可以是愛心,臭味何懼之有? 明白表態之後,老師滿意地開始傳授有機肥製作方法...........


     憶起有機肥的學習過程,不免讓我聯想到,當女人角色由女孩變成母親時,不只身體起了變化,心理產生的強烈母愛更會改變過去許多印象與習慣。還記得第一次請老公清理孩子尿布上的糞便時,老公居然帶著作嘔的表情快速衝往廁所。還有一次我上街購物,孩子在床上嘔吐,老公將孩子抱走後,卻留下嘔吐物等我回來處理。這些都讓我想起了 "為母則強"這句話。


      當了母親後,就不再害怕黑夜、蟑螂,不再嫌棄糞便的污穢,不怕處理孩子的嘔吐物。以前怕見血,怕打針,可是當孩子跌倒受傷時,替孩子擦藥、安慰孩子的多半是母親,身為人母早將"恐懼"二字忘的一乾二淨。


      生命的進程非常神奇,當我們的心智隨著生理、時間產生變化,所謂的價值觀、習慣和認知都會有所變化,所謂的價值觀、習慣和認知都會有所改變。有些女孩在結婚前柔弱單純,可是有了孩子後,整個人心智成熟到判若兩人。生命的每個歷程都是一種成長,每一種經驗都是一種成就,當角色由女孩轉換成母親時,很自然地,責任與愛心就擔在肩上,再也無法卸下,並且激發出無限潛能,讓生命發光、人生豐富。


 


 


記起自己小時候約4歲左右,單親撫養我的媽媽,半夜外出去追回兩位學美髮的小姐( 學了幾個月的美髮技術,半夜落跑了! )當時的我極害怕黑夜,只有自己半夜在床上睡覺,嚇出發燒來。結果現在卻能勇敢地自己過黑夜,還可以陪年輕同事到地下室的洗衣房或一起在冬季的黑夜裡(下午5點後就天黑了)外出倒垃圾。 這都是做了媽媽後為孩子訓練出來的一身 "功夫"!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大溫強風停電關校(Strong Wind Stopped Power and Schools in Greater Vancouver)


記得幾年前的冬天,強風將後院的椅子
(疊在桌子上)吹向隔壁的後院而摔破,那時才見識到大溫哥華區(the Greater Vancouver)冬天的強風力量(常常),不輸台灣的颱風,只是沒有暴雨與積水問題,但總是讓溫哥華島(Vancouver Island)的居民得忍受寒冬沒有暖氣的日子,而本土大溫哥華(Mainland Vancouver)也得忍受數小時的沒電窘困!



 

11/21/2011(星期一)的半夜,又受到時數高達75公里的強風襲擊,導致低路平原地區出現電力供應停止,有超過8.5萬的BC Hydro 用戶受到停電影響。主要是蘭里(Langley)、素里(Surrey)、三角洲(Delta)及楓樹嶺(Maple Ridge)。部分高速路電手道阻斷,路面交通信號也因電力中斷失靈。




據報導,不少大樹被摧折(前幾年有人的房子或車子被大樹壓垮,所以車與房子不要與大樹太靠近),電線折斷,BC Ferries(郵輪)也被取消了早上的一些航班,同時影響到部分捷運路段的服務。由於斷樹擋住路面,致使大溫地區部分交通要道暫時關閉。CBC的通訊廣播也一度被迫中斷。因受到強風停電影響,本拿比(Burnaby)有四所學校在22日暫時關閉和一些教會學校也關閉。在京士威路(Kingway) 上還有旅館的磚牆倒榻,碎磚滿地呢! 



11/26的周末,暴風雨橫掃卑詩省的大部份的沿海地區(所以選屋在靠海地區者要小心了),從周六(11/26)到周日(11/27)早上,一部份的高速高路因為水淹、泥石流、巖崩和雪崩而不得不關閉(大部分在溫哥華島、本省南部和內陸的高速公路),直到周日晚上才陸續開通,有的要等到周一早上(但是我居住的Burnaby不靠海,沒有好看的遠景可看,但不受此兩星期的斷電影響,很安全)。

選擇大溫哥華區居住,雖然可以在冬天享受外海的暖流經過,而少受數月的下雪之苦(如加拿大的東岸達零下2-30度C),但是強風是每年的冬天必到,而且一個月最少好幾次的大小強風。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溫哥華11月中旬提早下雪了(Vancouver has early snow in mid-November)

   加拿大今年2011-2012的冬天比較冷





今年溫哥華的冬天(2011)竟然提早在1117日就下起第一場雪了(往年都是12月中才開始)。我很慶幸在前幾天的兩天休假日,在女兒與男朋友的幫忙下,把修剪下來的樹枝(榛果樹、李樹、水蜜桃樹)全部裝入專用的庭院廢物桶(以便趕上一星期一次的政府回收日),也將自製的有機肥2大桶埋入菜圃與陽光屋的土內,希望來年的春天有一個肥沃的菜圃供耕耘。






******************************以下資訊載自溫哥華免費大紀元時報 ******


 


根據加拿大環境部一位資深氣象學家表示,本國今年的冬天會很寒冷,並警告現時的氣象預測越來越困難。根據CBC新聞報導,全國大部分地區將由於拉尼娜現象(La Nina)而比往年更冷,拉尼娜是厄爾尼諾現象外的一個鮮為人知的氣候現象。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發生在熱帶太平洋的兩個表現相反的氣候現象,厄爾尼諾是指東太平洋的氣溫比正常的海洋表現溫度要高,而拉尼娜現象發生時,海洋溫度則會較低。海水溫度的變化會影響海洋上空的氣壓,進而給太平洋周邊和世界各地的氣候帶來巨大影響。


 


加拿大東南部在冬季開始還不會感受這麼明顯,但是環境部的氣像模型顯示,在冬季的後半部分,加拿大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會低於往年或接近。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三杯雞(Stewed Chicken with Mixed Sauce)


10月底的溫哥華天氣,已經開始半夜會結霜了(frost),番茄太晚摘下來都凍傷,但是南瓜類(squash)卻是收成的最好時機。當不知如何處理自種的南瓜吃法時(小孩往年不甚捧場!),朋友提供的三杯雞覆蓋上蒸熟的南瓜,小孩喜歡! (因為它的汁,讓南瓜變美味了!),用三杯雞的煮法,也可以另外變化出一道美味的菜餚! 現在冬季的到來,是吃三杯雞進補的時候了!






步驟1. 南瓜(Squash)一粒洗淨,連皮切大塊狀,入大同電鍋(外鍋一杯水量)蒸熟後,排放在盤底待用>>>>>





步驟2.  雞 2磅(約1公斤) 切小塊後,入滾開的水中川燙後,取出洗淨備用。調味料: 黑麻油 4-8T'、醬油 1/2杯(120CC)、米酒 4T、水1/2杯(120CC)>>>>>> 



步驟3. 辣椒 2根(大,4根小的,可依家人喜好的辣度增減)斜切片、蒜頭  4粒(大,小的8粒)切成末、薑 8片、九層塔取嫩葉(5棵)洗淨備用(小孩不喜歡九層塔的味道可以省略)>>>>>>



步驟4. 炒鍋中入黑麻油4-8T(依個人喜好),再放入辣椒片、薑片、蒜頭末爆香(用大火),到入雞塊拌炒數下後,加入4種調味料以大火炒開,再轉小火悶煮約15-20分鐘(中途雞塊翻面,讓兩面上色均勻,不需要收乾汁液),起鍋前放入九層塔葉拌勻,即可熄火盛出放入已經排好南瓜的盤子上,即可食用。(或是在此步驟以各種豆莢、帝王菇、西洋芹菜與紅蘿蔔代替雞塊)>>>>>













備註: 為何稱三杯雞的典故由來>>>>>>>>

三杯指的是醬油、麻油及酒,無論是雞、魚、蝦或菜,只要是使用了這個配料及做法,都可以稱做『三杯』,只是三杯的份量可以依個人口味改變比例,菜名是三杯,但不一定份量就是三杯。

說法一 : 三杯雞是江西的傳统名菜,一杯酒、一杯油、一杯醬油,老婆婆為名將療傷補身的典故使得此菜傳名天下。

說法二 : 200多年前,江西寧都縣有一對父母雙亡,相依為命的姐弟。一天,弟弟要出外學生意。臨行前,姐姐將自養不到一年的母雞宰了,剁成小塊,用一個帶蓋的砂鍋 裝上。順手往盅裏倒了一杯醬油、一杯豬油、一杯米酒,但忘了加水,就端在灶上燒。過了一會,一股濃郁香味撲鼻而來,雞也爛了,色也上了, 湯也乾了,味道既鮮美。隔壁的官廚,聞香而來,一嘗拍案叫絕。細究其由後,官廚信口名之:“三杯雞”,故此得名。



 三杯雞原是江西寧都具有代表性的赣南客家傳统名菜,已有數百年的制作歷史。其獨特之處在于:烹制時,把乾淨的雞斬成小塊,置于砂鍋中,不放湯水,只需配以 一杯甜米酒、一杯油、一杯醬油同煨而成,故名"三杯雞"。以其肉質酥嫩、原汁原味、浓香誘人、味道醇厚而聞名於世,後傳到台灣從而被廣泛認知,成為地道的 台灣家常菜。三杯中的油,正宗的台湾菜館更多的不是用沙拉油而是用葱爆香後的麻油來烹飪,至於酒則可以因喜好來定奪,除了米酒以外,黄酒、葡萄酒甚至酒酿 都是不錯的選擇。


(以上栽錄自網路上的知識集)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珊瑚的種類(the Species of Corals)


海洋的生物是世界最漂亮的一部分,它們的美,讓人窒息,它們充滿生機,色彩鮮豔,處處都是誘人的藝術作品。絢爛的深海水,可愛的魚,驚豔的珊瑚、軟體動物,色彩鮮明的海洋動物更吸引了無數熱愛自然的人和攝影師深入海底,就只為一睹這世上精彩、漂亮的一部! (感謝他們的無私,我們才可以管賞到這些奇景)

全球最漂亮的十種珊瑚







1.八字腦珊瑚(學名Trachyphyllia Geoffroyi
 八字腦珊瑚有橢圓形的沉重的框架,帶著一個圓錐形底盤。
也被稱為疊腦珊瑚或坑珊瑚,它們是大的水螅體珊瑚蟲。這種漂亮的珊瑚有紅的、黃的、棕色的、綠的、藍的。 它們的形狀像數字8或一個時鐘。它們約長 80毫米 23個嘴巴。通過光合作用生存,不需要喂食。紅色的比綠色的需要的光線要少。 我們很容易收集這樣的珊瑚,因為它們喜歡貼著珊瑚礁、 貝殼和死珊瑚上。 >>>>>>>>






2.丁香水螅體(學名:Metarhodactis sp. Ricordia sp.
丁香水螅體也被稱為手套水螅體,有八根觸鬚。這些驚豔的水螅體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 有棕色、紅色、粉色、白色和綠色。小的是丁香水螅體,而大的通常被當做手套水螅體。 無論大小,它們都有八根觸鬚。它們靠碘、糠蝦蝦、 浮游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為生,通常成群結隊, 需要中等量的光線。它們在珊瑚礁和石頭上能夠迅速地發展生長。>>>>>>












3.雞毛撢子蠕蟲/管居蠕蟲 (學名:Sabellestarte cf. sanctijosephi)
誰會相信這些漂亮鮮豔的羽毛是一種蠕蟲,叫做雞毛撢子蠕蟲?雞毛撢子蠕蟲像一個老式的雞毛撢子, 除了頭部,其它部位都在一個沉積著沙子的管裡。 蠕蟲頭部的管子有兩個冠,是供它呼吸和進食的器官。這些藏在管裡的東西很小,但很敏感,能察覺出危險。 漂亮的紅色、橙色或棕色的海綿遊蕩在蠕蟲周圍, 也為其增添了幾分美意。 >>>>>











 4.燈泡海鞘(學名:Clavelina Lepadiformis
燈泡海鞘是一種殖民地的海鞘,從透明的外衣可以看見!
其內部黃色和白色的器官,看起來就像一個燈泡, 
燈泡海鞘的名字就這麼來的。 
它們大多是沿著挪威海岸被發現的,
但其廣泛分佈在大西洋、北海、英吉利海峽和地中海。 
它們常鬆散地擠在一起,其形狀是圓柱形,長4釐米, 
嚴冬猛長,夏天復活。 >>>>>>







5.聖誕樹蠕蟲(學名Spirobranchus Giganteus )

誕樹蠕蟲很小,是管蟲的一種。這些迷人的珊瑚有很多顏色,黃的、橙的、藍的、白的都有,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熱帶海洋。這種蠕蟲的彩色螺旋其實是高密度呼吸結構, 
它沒有專門為運動和游泳的附屬肢體,所以不能游到管子外面去。 它們有兩個很漂亮的冠,讓它們看起來像聖誕樹,也因此而得名。這些冠其實是它們的嘴,很敏感,即使是影子它們也會馬上有反應。 管就是它們的家。>>>>>>>











6.氣泡珊瑚(學名: Plerogyra Sinuosa
氣泡珊瑚很漂亮,不動的水都會出現很多氣泡,氣泡珊瑚的名就是這麼來的。它們膨脹和擴張都需要光, 白天張開時,看起來很像氣泡、珍珠或葡萄。洩氣時可以看見它們有一個硬的骨架。這些珊瑚都非常脆弱,一碰就碎,在處理和收集它們時一定要小心它們的觸鬚。 氣泡珊瑚主要分佈在紅海、印度洋和太平洋。 >>>>>>>>









7.虎耳菇(學名:Clavulariidae 
這些蘑菇就像畫家顏料盤裡的顏料散佈在海洋, 它們有迷人的色彩,紅色、橙色、紫色和綠色。 紅色的虎耳菇是最稀有的,也是最珍貴的。 不同顏色的虎耳菇需要不同的照料。綠色虎耳菇是蘑菇珊瑚的一種,其表面有斑點,是充滿活力的那種綠色。 大西洋和加勒比的綠色虎耳菇歸類為弗羅里達虎耳菇, 太平洋的綠色虎耳菇則歸類為尤瑪虎耳菇。 
綠色虎耳菇是慢慢變硬的硬質蘑菇。橙色虎耳菇相對數量比較多。 尤瑪虎耳菇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弗羅里達虎耳菇則分佈在加勒比。紅色虎耳菇更具異國情調,更珍貴,美觀而豔麗。它們很敏感, 且不如其它種類的珊瑚那麼硬。處理它們時一定要小心, 紅色虎耳菇很細小的扯傷也會導致細菌感染。 >>>>>>>>>>








8.杯狀珊瑚(學名:Dendrophyllidae
杯狀珊瑚是產自深海的美麗珊瑚。它們不是長在礁石上的物種, 是靠浮游動物為生,它們半透明的觸鬚。杯狀珊瑚作為海洋之花而廣為人知, 也因為其鮮豔的色彩和形狀而出名。 它們最常見的形狀是杯子和盤子。 >>>>>>>>>










9.皮革蘑菇珊瑚(學名:Sarcophtyton)
皮革蘑菇珊瑚屬於軟珊瑚科,其他常見的名字有綠毒蕈珊瑚、 傘珊瑚、象耳皮革珊瑚。跟其它珊瑚一樣,它們也有很多顏色, 包括棕色、奶油色和深紅色。 這種好看的蘑菇珊瑚看起來像摺疊的皮革, 晚上和在水裡吃東西的時候,它們會露出花梗狀的觸鬚。 它們是海洋動物的殖民地,而海洋生物則為它們提供養分。 >>>>>>>>>>













10.手指珊瑚(學名:Porites Compressa)
手指珊瑚是長得像手指的好看的珊瑚,有很多名字,比如手指皮革珊瑚、諾比手指珊瑚、魔鬼之手珊瑚、 甘藍皮革珊瑚等等。它們有多種顏色, 比如棕色、褐色、黃色、綠色、粉紅色和灰色。 它們本來屬於印度洋和太平洋。 
這些獨特的珊瑚有1 -2英吋那麼大, 它們從一種藻類中吸取營養, 而這種藻類則是駐紮在這種珊瑚裡面, 通過光合作用生存。它們也從微小的浮游生物吸取營養。它們的樣子主要取決洋流的強弱。>>>>>>>>>>